“618是端午后艾草销售又一个高峰期,咱现在忙得是不可开交!”6月19日,河南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管李志华正忙着调度,一边要收购农户采割、晾晒的鲜、干艾叶,一边忙着打包发货艾草产品,一边加足马力生产发送“618”订单。
曾经不起眼的野草变身俏销的“珍宝”,曾经瘠薄的土地,孕育出特色大产业,这条披荆斩棘蹚出来的“艾”的振兴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董王庄乡走了9年。
董王庄乡地处伏牛山区,位置偏僻、山岭相连、资源匮乏、土地贫瘠。但海拔高、降水多、温差大,造就了本地野生艾草株大、叶嫩、香浓的特性。以前,当地群众上山收割后卖给药商,苦于质优量少,挣钱难。“野生艾”基因好、但要形成产业,得先“驯养”,提质增量。2015年,董王庄乡先后9次组织乡村干部和种植户到南阳和湖北等地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种植技术。同时,出台奖励、补助政策,解决前期种植资金不足难题。全乡20个村全部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与乡级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经深加工后外销,提高附加值。
“产业想旺,链条得长。”董王庄乡乡长杨伟峰说,洛阳天之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是乡里引进的最早的艾草产业“龙头”。滚滚热浪,车间里,生产正忙。干艾草叶正经过一道道工序,“从草变药”,一箱箱艾条、精油等艾产品被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作为土生土长的董王庄人,在厂里务工的张炳银感慨万千,“小艾草”成了“大产业”,自己年过半百,还能不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种艾草、加工艾草致富,收入涨了、荷包鼓了!
董王庄乡党委书记张森说,发展艾草产业之初,乡里便利用河南省“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资金支持洛阳天之艾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吸纳、消化全乡和周边乡镇的鲜艾,从田间到车间,把鲜叶变产品,种植、收购、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环环相扣,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目前,全乡种植艾草1.8万亩,年产艾草2万吨左右,发展艾草收购加工企业32家,年加工艾草8000余吨,年产值1.4亿元。种植户户均收入达9000元,各加工厂、专业合作社安排务工就业400余人,日均工资在80到100元,“小艾草”逐渐做成特色“大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柱。
种得好、有产能,还要有卖点、能变现。近两年,乡里又带动艾草产业朝着智能化进军,让艾草种植、加工充满“科技范儿”,融入“智造”元素。河南青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也把实验室移到艾草地,与董王庄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发出艾草足浴包自动化生产线和艾灸机器人。当下,自动化足浴包生产线已投产,较人工效率提升两倍,良品率提升30%。
今年,头茬鲜艾草产量已达8000余吨,乡里各个大小收购点,各加工企业忙得“热潮迭起”。“趁热打铁”,董王庄乡政府同河北省彭艾堂艾产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新流转1000亩土地准备全部用来种植艾草,承租艾草仓储基地,拉伸产业链条发展艾草深加工,计划逐步打造艾草种植、加工、收购、仓储、旅游、康养“六位一体”产业范本。
近年来,宜阳县将六大特色种植业优化为“双椒一药”,以南部5个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中药材产业带,以北部8个乡镇为重点,建设10万亩麦椒产业带,初步形成“北椒南药”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9万亩,年产量2.3万吨,产值4.5亿元,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