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牟打工通过“智慧信访”反映工资的问题,不用来回跑,反映上去,不到3天就得到了解决,既省时又省力。”6月25日,外地来郑州市中牟县打工的王小鹏说。
中牟县探索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构建“三组两专班”(即源头预防组、受理交办组、办理复查组,督办查究专班、依法处理专班)闭环工作体系。
去年以来,中牟县紧紧围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这一重大课题,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开展党建引领“四治一创”活动(即自治、法治、德治、数治融合发展,创“牟安杯”),打造多元善治新局面,有效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实现了社会矛盾内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党建引领让基层社会治理坚强有力、基础牢固
中牟县姚家镇老八庄村“街长制+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开展美化家园活动,党支部牵头定期组织美丽庭院评比,党员家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主动打造舒适宜居的美丽庭院,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郑州市先进党组织”、“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走进东风路街道圣景社区,不时就能看到穿着印有“东风路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工作人员在小区内走家串户。
据了解,圣景社区建立了50余人的“四百”活动(即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小分队,由社区三级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长、党员志愿者、自管会成员、楼栋长共同参与,以13个微网格为基本单元,对80岁以上留守老人、独居老人等人群做到每周必访,详细掌握社区各类人群的生活保障和诉求情况,形成探访关爱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中牟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纵深推进“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建立民情台账、问题清单、诉求事项,发放《民情日记》2800余本,走访群众8300余户、2.7万余人,收集群众诉求建议4200余条,做到了“迈开腿、张开嘴、敲开门、打开心”,有效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民服务水平。
今年3月26日,万邦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仓储区电表箱无外壳,裸露在外,存在安全隐患,网格员立即上报事件,维修人员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处置,避免了安全隐患发生。
中牟县立足辖区内万邦物流园“买全球、卖全国”和拥有多家全球知名主题公园的实际,设置万邦物流园和文旅文创专属网格。组建网格党员突击队,充分摸排万邦物流园企业需求,帮助88家商户贷款1.3亿元,促成陈氏阳光和17家商超与县草莓协会合作,实现日销额1.8万斤。
围绕全县八大主题公园和持续火热的旅游市场,积极打造专属网格,采取党组织联建共建等方式,服务企业发展、游客出游,助力文旅文创产业。目前,中牟县设置一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284个,三级网格1081个,微网格2488个,充实各级网格人员7842人,“五员一律”人员(即法官、检察官、警官、民调员、巡防员、律师)1437人下沉网格,全面充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
坚持“一核”带“多元”(“一核”即党组织领导,“多元”即社会组织、驻县单位、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通过党的领导,深化一核带多元,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拓宽治理参与渠道,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特别是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手段由单一向多重转变、内容由单薄向丰富转变。
自治让乡村治理活力增强、质效提升
官渡镇是中牟县的农业大镇,村民经常因宅基地、土地调整发生矛盾纠纷。
官渡镇小李庄村在调整土地时,苏某因女儿出嫁户口未迁出,与村干部发生了退地纠纷,严重影响了整体土地分配进度。村“两委”经过耐心细致做工作,纠纷迎刃而解。村党支部书记蒋国彦说:“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四治一创’活动,小李庄村运用‘三三一’工作法,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这项活动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真管用”。
同时,官渡镇建立宅基地分配、土地调整、村民待遇“三项制度”,实行“七步走”程序制定,即村干部起草、村“两委”商议、镇政府审核、村内党员审议、入户走访、村民大会表决、送达村民签收。制度建立后,把多年调整不到位的责任田调整到位了,把村里多占的宅基地顺利收回了,把久居不下的信访率降了下来。
中牟县完善多元自治体系,优化基层议事协商工作机制,就群众身边事、困难事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说事、议事、理事、晒事”等方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翁。
此外,中牟县还持续健全完善“社区合伙人”制度,引入团体型、专业型合伙人52家,涵盖商超、健身等10多种业态,采取“空间换资源”的方式,引导合伙人开展“公益+低偿”的运营活动,并将部分收益注入社区发展基金,用于反哺群众,探索出空间合伙、能人合伙、第三方运营等“造血”模式,各社区吸收资金60余万元,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经过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持续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法治让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诉
农民工邰某及工友向中牟县法律援助中心送来了“认真负责 公平高效”的锦旗表示感谢。
邰某和7名工友跟随包工头李某提供木工劳务,劳务结束后,李某分别向邰某和7名工友出具了“欠条”,欠8人工资共16.3万余元。之后,邰某和工友多次索要未果。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邰某及工友到中牟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咨询,中牟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受理该案,及时为邰某和工友指派河南威鼎律师事务所蒲方敏律师代理案件,最终为邰某与7名工友追回了16.3万余元工资。
党建引领“四治一创”活动以来,中牟县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探索建立公益律师制度,组织“党建+业务”系列普法等活动,依托县乡二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开通农民工欠薪维权、劳动纠纷化解“绿色通道”,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
今年4月5日,刘某通过购票App花费500多元订购两张景区门票,由于景区人流量大,入园后体验感不好。
当天,景区开展了大学生享99元景区畅游活动,带来了巨大客流量。刘某认为景区的活动未提前告知,严重侵犯了其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于是要求景区退还购票款,但景区认为活动已多方宣传,拒不退款,刘某无奈之下,将某景区诉至中牟法院。
中牟法院受理案件后,当即委派特邀调解员,从专业层面化解矛盾,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耐心疏导、释法明理,景区第二天就将购票款退还给了刘某,这起涉文旅纠纷圆满调解成功。
2023年,中牟县累计接待旅客3080万人次。近年来,中牟县为妥善处理涉文旅案件,在刘集法庭开设绿色通道,针对涉文旅案件快速处理,加大对景区普法宣传,设置“一景点一法官”,委派调解员到景点值班,及时为旅客提供法律咨询,实地化解矛盾,从源头上避免文旅纠纷的发生,为旅客提供高效有力的司法保障,为县域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中牟县还扎实开展“阳光守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建立“百名干警进百校”普法宣讲活动长效机制,从“关爱、预防、整治”三个维度,提高全县中小学生在防欺凌、防自然灾害、反暴力、反邪教等方面的法治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此外,还通过创新普法宣传方式,组织“党建+业务”系列普法和政法大讲堂,积极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采取以案释法、现场法律问答、设置法律咨询摊位等形式,向干部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守法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全县举办各级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和法治讲座112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达46万余人次。
德治让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中牟县创新实施“以规立德淳民风、以行崇德树新风、以文养德润文明、以评树德展形象”德治教育四项工程,用好“五会”组织(即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孝善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动员更多“五老人员”(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知识分子)、文化能人、新乡贤等,参与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凝聚起了以德辅治的强大动能。
中牟县深入开展“爱我中牟·护我家乡”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优质志愿服务资源下沉,建立“培、选、立、传、管”典型培树机制,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感动中牟、乡村光荣榜等宣传选树,探索道德积分登记制度,用道德积分兑换实物奖品,形成“好人好事—道德积分—关爱回馈”的良性循环机制。
大孟街道以“党建+服务”“党建+便民”为抓手,畅通党员服务渠道,建立流动服务阵地,“党建直通车”进驻奥特莱斯、电影小镇和“只有河南”等开展常态化服务。截至目前,“党建直通车”参与253人次,服务时长546小时。
中牟县充分发挥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以德铸魂、以德促行、以德化人,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移风易俗倡树、文化艺术赋能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德治教化氛围。
“苦干20年,终于一笔一笔还清了丈夫治病所借钱款。”52岁的许爱玲,家住中牟县万滩镇三刘寨村。2002年,丈夫吴文尚查出癌症。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又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四邻八舍有的甚至是主动送钱过来。许爱玲深知这些救命钱是亲友乡邻们的血汗钱,每笔款项她都认真记在账本上,每还一笔她就在账本上划掉一笔。
今年4月25日,“榜样的力量·做新时代文明中牟人”——中牟县“榜样人物礼遇卡”发放仪式在郑州市中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为使德者受尊、德者有得,中牟县为许爱玲、朱长贵、王超虎等历届“中国好人”“河南好人”“郑州市道德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和2023年度“中牟好市民(标兵)”颁发“榜样人物礼遇卡”,让先进典型在交通出行、游览景区等方面享受到社会礼遇。
中牟县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建立培育、选树、宣传、关爱、礼遇、回馈先进典型的有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争做身边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数治让社会治理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中牟县以智慧城市为支撑,推动全要素数据归集、全县域物联感知、全流程工作闭环,构建了分级授权管理、层层督办落实、扁平高效协同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由“稳得住”向“管得好”的转变。
“感谢郑庵镇政府,感谢郑庵镇各学校,你们为我们企业的职工子女入学就读费心了,我们一直看重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现在打消了忧虑,以后会努力体现我们的社会价值。”荣电集团副总石志浩表示。
郑庵镇开发“智慧+经济”特色应用场景,利用平台及时掌握企业人才、用工、水、电、气、子女入学等生产和生活困难,网格党组织充分发挥协调、联动作用,为辖区企业解决300余名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中牟县积极打造“牟安创建”、“智慧防汛”、“智慧文旅”等多个特色应用场景。利用“牟安创建”,实时对全县14600个创建主体进行分析研判,推动综合治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升级转型。围绕“信息展示一张图、指挥调度一体化”,全面贯通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数据信息,一屏呈现并对全县38支应急队,15处险情地点和70.76万件防汛物资进行实时调度指挥,实现险情最早发现、最快处置,守住了防汛的“金标准”。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建成“一个中心、十大系统”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了“一站反馈、一网服务、一屏洞察”,全面提升了文旅服务综合管理效能。
万邦市场水果区商户万社权告诉记者,“金融服务港湾的设计和服务为我们商户带来了很大便利,非常满意,以后会介绍更多商户来办理业务”。
万社权急需资金购货,在听到郑州银行金融服务港湾的功能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网点,郑州银行及时安排客户经理对接客户,上门收集资料,在4个工作日内为客户审批了300万元的普惠贷款,解决了客户急需资金购货的痛点。
中牟县开发“郑好融”和打造金融港湾,实施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战略,在万邦设立全省首批4家普惠金融服务港湾,为全省的港湾建设提供标杆,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支持金融服务进园区,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对万邦周边市场主体贷款41.6亿元,今年以来新增授信16.2亿元。
万邦市场占地5300亩,拥有果蔬、水产、冻品、粮油、干果副食等固定商户7000多家,流动商户6万多家,年交易量1500万吨,交易额1000亿元,在全国“南菜北运”“西果东输”“北粮南调”流通体系中发挥重要骨干枢纽作用。
为高效便捷加强市场管理,积极打造“大平台”,万邦市场投资2000多万元安装3600多路摄像头及高空智慧消防云台,开发上线智慧园区平台和“市场网格化管理系统”,线上集成网格员巡检轨迹查询、管理事件上报、工作巡检、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全方位无死角展示市场实时动态,通过智能发现、值班巡检、网格巡查等方式及时发现交通、交易、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等异常情况,通过对讲机、平板或者平台调度就近网格人员,确保30秒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大幅提升了处置和监督效率。
“下一步,中牟县将牢牢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主线,以群众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群众共享为落脚点,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四治融合”协同发力,努力破解一批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中牟县委书记丁文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