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长征丨红二十五军“七仙女” 留下感人故事

2024年10月29日17:13

来源:学习强国客户端、十堰日报

  红二十五军有7名女护士,人称“七仙女”。1934年12月中下旬,“七仙女”随红二十五军转战到湖北郧西境内,既抢救和看护伤病员,又当宣传员,号召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用浓浓的情与爱谱写了一个个感人故事。

长征“七仙女”雕像

  长征到达陕北只剩5人

  在参加长征的4支红军队伍中,有2000多名女红军,而到达陕北时仅幸存350余名。其中,参加红二十五军长征的7名女红军都是护士,都到过湖北十堰地区,但最终只有5人到达陕北。

  时间回到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工农红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大别山区的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出征时,军长程子华29岁,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3岁。

  这支红军队伍里有7名女护士。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她们是当之无愧的女战士,被将士们称为“七仙女”。她们来自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名字分别是: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曾纪兰、张桂香、田喜兰、曹宗楷。

  1917年生于安徽六安的周东屏,不满13岁时被人贩子拐走,后被红军解救,重获自由。年幼的周东屏那时就认准了,只有红军才是推翻黑暗统治、解救劳苦大众的人民军队,于是报名参军,被分到红军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戴觉敏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戴雪航是位教书先生,思想比较开明,与董必武交情甚笃。受父亲影响,戴觉敏12岁时就参加了儿童团。1932年春,听说红二十五军总医院招收护士,她来不及征询父亲的意见,就鼓动堂妹一起报名参军。戴觉敏聪颖好学,短短半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护理业务,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七仙女”中的5人坚持到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终点——陕北延川永坪镇。不幸的是,班长曾纪兰于1935年7月牺牲在陕西宁陕,女护士曹宗楷在北过渭河以后牺牲在担架上。

  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除张桂香与戴季英已结婚外,周东屏与徐海东、田喜兰与钱信忠、余国清与李资平、戴觉敏与饶正锡也结为夫妇。

  既是护士又是宣传员

  红二十五军告别大别山后,军政治部考虑到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担心女护士随部队行动不方便,在急行军中掉队出危险,于是决定给她们7个人每人发8块银元作为生活费,让她们留在根据地。

  “七仙女”从冒死跑出来参加红军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同中国工农红军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从未想过要离开这支队伍。于是,7名女红军坐在路边嚎啕大哭。当她们听说这是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的命令后,便气冲冲地找到戴季英,请求他收回命令。

  恰在这时,政委吴焕先和副军长徐海东走了过来。“我们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红军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活着是红军的人,死了也要做红军的鬼!”见到军首长,她们不约而同围上去,表达自己的决心。

  吴焕先和徐海东望着眼前这群大的不过十八九岁、小的仅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想到她们大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如果离开红军,又能到哪里去寻找生存之路呢?于是,他们同意这些女孩子继续随队行进。

  进入桐柏山后,她们7人更是饱经磨难,腿走得硬邦邦的,脚也磨出了水疱。她们担心掉队,便用各自的绑腿系成长绳,把7人连在一起,咬牙坚持着,最终没有掉队。

  长期从事红二十五军历史研究的湖北省郧西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湖北省地方志专家李仁喜介绍:“进入陕南、湖北省郧西县后,7名女护士任务相当繁重,她们既要抢救和看护伤病员,又要当宣传员。她们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动员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号召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等。”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她们一步步走向陕北,完成长征。

  名将与护士的爱情

  “红二十五军是所有长征红军中伤亡减员最小的,这其中,‘七仙女’功不可没。”李仁喜说。长征中,红二十五军人数最少,却通过发动群众建立了鄂豫陕根据地,是长征时期创建的唯一一块根据地。这支队伍积极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成为红军长征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队伍。

  当时,“七仙女”并不知道长征的去向,她们同其他战士一样背着干粮、草鞋出发了。

  一路上,这7名女护士出生入死,历经磨难。打仗时,她们奋战在一线,将受伤战士背到安全地带包扎、护理,细心照料,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缺少粮食,她们主动把饭让给伤病员吃,还四处寻找野果、树皮,掺上米糠,煮熟了给战士们充饥;缺少药品,她们就千方百计从药店、农家搜集、购买,或在山中采集中草药为战士们疗伤。成百上千的红军伤病员被她们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恢复健康,重新投入战斗。

  1934年12月10日上午,鄂豫皖省委领导正在陕南庾家河一个村庄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突遭尾随敌人袭击。全军从军首长到炊事员全都投入战斗,从中午激战至黄昏。经过殊死奋战,反复冲杀20多次,终将敌人击溃,部队化险为夷。

  这次战斗毙敌300多人,红军也伤亡190余人。军长程子华双手被子弹击穿;副军长徐海东头部严重受伤,一粒子弹从左眼打进、从后颈打出;军部司号员下颌被打穿,仍然战斗至壮烈牺牲;营连干部严重减员,营以上干部大部分负伤。

  当时,红军医院钱信忠院长实施紧急手术抢救徐海东,但徐海东的喉咙被血和痰堵住,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危急关头,17岁的周东屏果断地用嘴将堵在徐海东喉头的血块和痰一口口地吸出,使其呼吸顺畅。这是徐海东参加红军以来的第9次负伤。这之后,周东屏一直跟随在徐海东身旁护理,照顾他的生活。

  其实,周东屏原名叫周少兰。渐渐地,徐海东感到离不开周少兰了,对她说:“没有你,我徐海东早就不在了,你改名叫东屏吧!东屏,即是我徐海东的保护屏障之意。”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同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这年10月,在刘志丹等人的见证下,徐海东和周东屏在延川举行婚礼,周少兰正式改名为周东屏。这对革命夫妻伉俪情深,也成为军中佳话。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