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优质果业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

2023年07月14日10:0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地处伏牛山深处的南召县品种桃、彩虹西瓜、富硒桑葚、优质杏梅等特色农产品相继成熟,散布于山乡大地的各个种植基地里,当地群众忙着采摘、搬运、销售,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南召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山区种植的特色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

硬质红桃映红火红“好日子”

7月11日,在南召县云阳镇的映山红品种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果实累累、桃香四溢,一个个红通通的蜜桃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

乘着清晨天气温凉爽,合作社社长马根芳就组织起了100多名社员采摘成熟的优质品种桃,大家按照标准挑选、采摘,干得热火朝天。种植基地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龙,一大串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的长途冷藏车翘首以待,等待着把桃子运往所在地的大型商超、水果连锁商店。分拣、装箱、过磅、扫码、装车,一辆辆满载鲜桃的运输车奔赴全国各大城市,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餐桌。

“我们合作社的鲜桃品种多,口感丰富,尤其是山东8号、永连4号等优质品种,果形圆润、色泽鲜艳、硬度适中、脆甜可口,深受国内一线城市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马根芳自豪地说。

2010年10月,马根芳成立了映山红品种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他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带领全村农户种植桃树,无偿为入社果农提供自己繁育的优质种苗,手把手传授实用种植技术,通过合作社统一供苗、施肥、销售,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

彩虹西瓜“甜”了瓜农的心

在白河之畔的南召县白土岗镇白东村,8个瓜果大棚依次排列,果农们正在按照整齐的田垄播种今年第二茬种子。

“我们培育的早春西瓜,绿皮黄壤,汁水多,籽少皮薄,甘甜爽口,我们称之为彩虹西瓜。彩虹西瓜还上市早,耐储存,十分畅销。” 白东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强一边指导着果农播种,一边介绍说,第一茬西瓜于端午节期间上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集体团购和到基地采摘的客户络绎不绝,由于上市早,品质好,每斤卖到8元以上,比一般的西瓜每斤高出四五倍。

为了闯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赛道,白东村依托紧邻白河,水质优良、土地肥沃生态优势,以及紧邻县城、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经村“两委”多方考察、共同商议,决定大力发展以大棚西瓜为主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在白土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资230万元,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于2023年2月建成占地23亩的瓜果大棚8座,种植早熟型彩虹甜西瓜、羊角蜜等特色瓜果,带动80名脱贫户在基地务工就业,预计每个大棚年纯利润9万元,年纯利润72万元。

“我们第一茬西瓜早已销售一空,正在播种的第二茬大棚瓜果,预计在中秋节期间上市,此时一般的露天西瓜已经罢园,我们的‘彩红甜’正好填补市场空白,还能卖上好价钱。”李志强笑得合不拢嘴。

杏梅产业打造“杏”福生活

“我已经是第二次来采摘,这里的杏梅果大、皮薄、肉厚、核小、酸甜可口,我要多采摘一些,送给亲朋好友们都尝尝。”来自县城的陈女士一大早就带着放暑假的两个儿子来到南召县马市坪乡白庄村,体验采摘的乐趣。

白庄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对杏梅的种植、管理和销售实行“一条龙”式服务,绿色天然的果实,营养丰富,果味纯正,丰收的杏梅吸引着周边和外地客商前来采购,白庄村的杏梅已走出南召,远销往天津、武汉、上海等地,深得消费者们的青睐。                                                 

2016年,白庄村开始大规模发展杏梅种植产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力,目前全村发展规模1000余亩,主要培育种植有通盖天苔、黑布林、红布林等优质当家品种。据统计,马市坪乡以白庄村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的白河湾、黄土岭、竹园庙等3个村发展杏梅种植达到5万余株、3000余亩,建成集农业生产经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推动全乡旅游产业、民宿休闲度假业蓬勃发展。

杏梅树被当地群众称为“摇钱树”,让当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庄村脱贫户陈德宝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陈德宝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直肠息肉,身体极度虚弱,陈德宝借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带着妻子长年辗转于南阳、郑州等地的大医院寻医问药,两三年不见一分收入,家中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初中,连孩子的生活费都凑不齐。在村“两委”的引导帮扶下,陈德宝把自家的荒坡地种上了优质的杏梅,家里的收入逐年增多,依靠杏梅甩掉了“穷帽子”。如今,陈德宝杏梅种植发展到20多亩,年收入10多万元。(薛小磊 廖涛 王修文)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