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产业发展显成效

2024年11月06日11:1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仲秋时节,走进素有“革命老区”“中原粮仓”“友兰故里”“栀子之乡”等美誉的革命老区唐河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感知金融助农新气象。

“藕”遇丰收季,泥里淘“金”忙

“小镇的莲藕种植面积有2600余亩,预计仅莲藕一项就能收入3000万元以上。另外,莲花小镇观光门票收入100万元,荷叶茶产值也达到了500万元,带动附近300多家农户致富。”唐河县莲花小镇负责人李丰瑞的喜悦溢于言表。

莲花小镇始建于2015年,由唐河县福田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投资3600万元,建设集无公害莲藕及盆景花莲育种推广、鲢鱼混合养殖、销售、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主体。今年初,该公司计划发展莲藕、莲子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难题很快得到解决,恰逢唐河金融监管支局开展“两问四送”活动,主动走访企业,宣讲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随后,当地农信社积极对接,为企业“量体裁衣”提供服务融资。不到一周时间,300万元的“兴唐普惠贷”帮助企业把发展蓝图落实落地。

自成立以来,唐河金融监管支局把实施“四新”工程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机统一,当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企业成长的“加速器”,持续强化监管引领,推动普惠金融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激发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至9月末,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14亿元,较年初增加43.6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77亿元,较年初增加31亿元,占县域贷款总额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升18.4个百分点至88.2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9.24亿元,较年初增加21.55亿元,充分彰显了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注入“花”动能,结出“亿”元果

以栀子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正成为唐河县致富的“金钥匙”。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唐栀子”的核心产区马振抚乡,记者在村民李永旭的房门口看到了“AAA级信用户”牌子,靠种植栀子,李永旭盖起了楼房,买了小轿车。

“以前咱找不到担保人,贷款很难。”李永旭说,“如今好信用就是真金白银,贷款容易多了!”为有效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唐河金融监管支局指导金融机构改变原有银行评级授信标准,将已脱贫人口的诚信度占比提高到60%,家庭收入占30%,根据评级结果确定授信额度。该支局开展政银党建共建模式,成立“政银联合支部委员会”,将党建工作的“软实力”持续转化为金融助企的“硬指标”,不断探索多种金融工具协同支农机制。至9月末,县内11家金融机构已与县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6814家,累计担保额超30亿元。

主“食”到主“业”,致富新“薯”光

在唐河县张店镇的一处岗坡上,满地是红彤彤新挖出的红薯,一旁的农妇们正在清理装袋,路边3辆货车正在称重装车,一派繁忙丰收美景。

“这是唐河有名的红薯产品‘西瓜红’,甜度高,是烤红薯,制作薯片的最好材料,今年我们合作社12户农民种植红薯630亩,预计每亩收入2100元,总收入可达130万元。明年准备向县农业银行申请50万农机贷款,再吸收几十家农户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再建一个10万吨红薯地窖,秋储冬卖,提升红薯附加产值”。正在指挥装车的牛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牛洪亮说。

红薯的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周期过长,不少种植个体户和生产合作社经济能力弱、周转资金少等成为了制约唐河红薯“做大、做优、做强”的瓶颈。该支局通过实施差异化布局、紧盯重点工程、创新融资方式、丰富金融产品等方式,着重引导金融机构细化对红薯全产业链信贷支持,确保红薯从育苗、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等环节“不差钱”。至5月末,县域金融机构共发放红薯产业贷款25.83亿元,有力促进了“唐河红薯”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如今,以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为核心,整合周边的谢冲、果园、王营等9个村级党组织,形成了集红薯育苗、种植、储藏、“三粉”加工、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辐射周边4个乡镇,规模种植红薯5万亩,带动每村集体经营性收益增加20余万元,1400户脱贫群众每年增收3000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正是金融支持的着力点,我们要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支持力度,谱写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守着‘绿水青山’的唐河群众收获更多的‘金山银山’。”唐河金融监管支局负责人介绍道。(薛小磊 赵爽)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