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法院张村法庭:巧解买卖纠纷 护航营商路

2025年07月29日19:5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邓州法院张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在承办法官李吉的悉心调解下,仅用2天化解纠纷,既为商户解了燃眉之急,也让营商环境的“温度”直抵人心。

据了解,2025年7月8日,张村法庭受理了邓州市某服装店与袁某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称,自2024年起,被告袁某多次在其店内批发女装,累计拖欠货款40518元,经多次催讨仍未支付,无奈之下诉至邓州法院,要求支付货款及逾期利息。

受理案件后,李吉第一时间梳理卷宗材料,发现双方并未签订书面买卖合同,原告提供的供货单据虽能证明交易事实,但部分单据存在签字模糊、金额计算争议等问题。“买卖纠纷的核心是厘清欠款事实,只有把‘账’算明白,调解才有基础。”李吉当即决定,既要查清供货总量、欠款金额,也要了解被告拖欠货款的真实原因。

他先电话联系被告袁某,耐心倾听其诉求。袁某坦言确实拖欠货款,但因近期经营亏损,资金链断裂,无力一次性偿还,且认为部分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希望能核减部分款项。为核实情况,李吉又驱车前往原告的服装店,逐一核对供货单据,对有争议的几笔交易,通过调取物流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材料进行对账核算,双方确认欠款金额为38518元。

查清事实后,李吉意识到,简单判决虽能结案,但可能导致被告因无力偿还而陷入执行难,原告也难以尽快拿到货款,反而会加剧双方矛盾。考虑到原告是当地小微企业,急需资金维持经营,被告也有还款意愿,他决定先行调解,在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程度修复互信互利的友好关系。

在张村法庭的老马调解室内,双方各自诉说着自己的不易和困难,驻庭调解员老马发挥熟人社会的优势,向被告说明拖欠货款对商户资金周转的影响,以及诚信经营对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你在镇上做生意,乡亲们都抬头不见低头见,那要别人买了你东西拖欠着,你心里咋想。”李吉则秉持“法理兼顾情理”的原则,一方面向被告释明逾期付款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体谅其经营困境,与原告沟通利息减免事宜。“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讲究的是和气生财,现在给对方一点空间,以后还能继续合作共赢。”李吉的耐心劝导,加上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终于让双方放下芥蒂。被告袁某当场表示愿意分期还款,原告也同意免掉利息,仅要求偿还38518元本金。

最终,在各方见证下,双方于7月10日签订调解协议:袁某于2025年8月31日前偿还20000元,余款18518元自2025年9月起每月月底前偿还1543元,直至付清为止。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张村法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村法庭始终聚焦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依托“3231”工作机制,通过精准查明事实、创新联动调解机制,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萌芽,既维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也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力量。(唐志浩)

编辑:林辉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