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聚焦“两高四着力”,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全面提升,将为安阳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现代服务业为依托,聚焦“双长一主制”和“12×5×9”重点产业链群发展矩阵,推动服务更加精准、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速释放、转型走向深入,产业链群呈现规模稳步扩大、质效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为全面展示我市重点产业链群的亮点成就和实践经验,即日起,安阳融媒推出“安阳产业链调研行”系列报道,深入探寻安阳“链上聚合力、产业增活力”的发展路径。
安阳产业链调研行①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链:
铸钢筋铁骨 5000家企业随六链共舞
核心提示
推动技改提升、加快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招商、助力创新驱动……截至2025年6月底,我市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经营主体近5000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链专精特新企业达54家;今年上半年,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链中137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57.2亿元;今年1月至6月,全市装备制造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
这一连串数字所蕴含的,不单单是优异的经济增长值,还清晰体现出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链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产品链、供应链、结构链乃至价值链。
我们将目光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链,看我市如何以“智”为刃突破技术壁垒,以“链”为脉畅通全球市场,聚链成势,六链(智能装备、通航制造、轨道交通、先进农机、节能环保装备、燃气轮机)齐舞,构筑竞争新优势,“链”强安阳工业钢筋铁骨。
安阳锻压:打造国产锻造装备技术高地
8月7日上午,在安阳锻压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阳锻压)的热处理车间内,正在进行典型锻件工艺验证的多向锻造液压设备牢牢吸引着记者的目光:这台高达7米的钢铁身躯正爆发出2800吨的压制力,沉稳塑造着炽红的金属,如同一位精准的金属“雕塑师”,从6个方向同时对锻件施加压力,九轴智能联动系统严密操控着这场复杂的“变形记”,确保每一毫厘都精准到位,省时、省料地将金属按需变成复杂形状。
安阳锻压机加工车间一角(安阳融媒记者 冀坤 摄)
“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新设备,能对不同外形和内孔的复杂构件一次精密锻造成形,实现高性能锻件的‘控形控性’。”安阳锻压党委副书记李运明指着这台“大家伙”介绍,与传统设备相比,多向锻造液压设备的生产过程更节能环保,且显著提升了锻件的韧性与强度,完美适配高强度、轻量化、均质化的现代锻造需求。
安阳锻压车工在加工零件(安阳融媒记者 冀坤 摄)
安阳锻压拥有省级技术中心、河南省数控锻压设备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智能锻压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研发人员占比超20%,持有58项各类专利,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我们积极发挥链主作用,带动本地3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精密铸造、零部件加工等专业化分工体系。目前,产品配套的电气件、液压件、标准件本地化采购率已超60%,区域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提升。”李运明说。
如今,安阳锻压制造的高端设备广泛应用于军工、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五金工具、船舶、石油、风电等关键领域。凭借坚实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引领,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日本、德国、印度等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安阳机械:树起整线装备出口的里程碑
“滋——”,火花飞溅,光影变幻。工人手持专用工具、身着防护服,蹲在风电塔筒内壁里全神贯注地作业,火花四溅。
“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我们的大型钢结构焊接技术和质量一直处于行业前端。上半年,企业风电装备的产量和产值分别同比增长78.9%和95.6%。”8月7日,中国联合装备集团安阳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阳机械)副总经理李之振向记者介绍。
安阳机械工人在焊接作业(安阳融媒记者 郭有明 摄)
塔筒每节长30米,直径约5米,5节方可拼接成一套风电塔筒。李之振说:“8年来,安阳机械已生产塔筒上千套,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风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风电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产品立足安阳,辐射周边500千米的风力发电项目。”
去年年底,安阳机械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总价值1亿元世界首条棕榈丝制浆线设备成功运行,成为企业践行“走出去”战略、出口整线装备的里程碑。
第五代多盘式真空过滤机替代国外进口,实现造纸白水的封闭循环,大幅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联合安阳市恒威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的压力高浓磨机是化学机械浆产线的核心设备,解决了“卡脖子”难题……近年来,安阳机械紧盯市场需求、产业需要,不断汇聚产业发展动能。
安阳机械厂房内生产景象(安阳融媒记者 冀坤 摄)
“今年3月,安阳机械负责的世界首条年产5000吨菌草生物质纤维产业化研发中试项目蒸煮系统成功开车,标志着我们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安阳机械党委书记、董事孙兴华说,“我们将秉持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战略性布局新产品新赛道,做好发展‘第二条曲线’。”
安铁器材:全国铁路扣配件生产领跑者
厂房里,一台台“机械手”灵活自如、有条不紊,通红的弹条扣件一个个锤炼成型……8月7日,位于龙安区产业集聚区的安阳市铁路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铁器材)的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满负荷运转。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国内雄安高铁、西十高铁,以及国外的尼日利亚高铁、阿尔及利亚高铁等项目的铁路扣配件正分批分次,有序产出。
安铁器材全貌(资料图)
安铁器材就是一家专业生产、研发钢轨扣配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共拥有生产车间20个,现代化产品生产线25条,专业设备千余台。
安铁器材副总郭鹏介绍,目前,安铁器材产品种类百余种,型号近千种,2024年销售额达13亿元,稳坐我国生产铁路扣配件民营企业的“头把交椅”,成为全国铁路扣配件生产的领跑者。
安铁器材的道钉生产线(资料图)
面对规模庞大的全球铁路配件市场,安铁器材积极走出国门,成功走向世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等30多个国家用的弹条、钢轨接头夹板、合成轨枕等扣配件,都能看到“安铁造”。与此同时,安铁器材自主研发的扣件系统还应用于中老铁路、苏丹铁路、埃塞俄比亚国铁及轻轨、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
安铁器材的智能化注塑生产线(资料图)
“我们将致力于新材料、新工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矢志将企业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铁路扣配件供应商,带动上下游伙伴共同成长。”郭鹏表示。
目前,我市铁路器材产品畅销全国普铁市场,城铁、地铁轨道扣件约占全国市场的60%,占全球市场近三成。
群链名片
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林州重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9.3%,其自主研发并获省级首台(套)认定的ZY28000/32/60D掩护式液压支架2024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桦炜齿轮独立开发的重型拖拉机变速箱齿轮等产品获得市场肯定,助力该企业于2024年实现产值5700万元,今年上半年产值已突破3000万元;艾尔旺“AAe高浓度高效率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及核心产品已被上百个大型工程项目装备,日处理有机废弃物达1.2万吨,年碳减排量约300万吨;河南利源集团燃气有限公司与中国航发合作首套国产航空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填补了国内空白……我市高端装备制造集群6条重点产业链,链链有为,链链生“金”。
强“智”铸“链”,近年来,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深入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重点部件产品向高品质、高性能跃升,重点单机产品向系列化成套化发展,重点成套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今年以来,通过组织参加世界无人机大会等活动,已引进41个高端装备项目,正在跟踪洽谈项目超过170个。今年以来,高端装备制造群链新增绿色工厂5家,智能工厂1家,智能车间4个,越来越多的“安阳智造”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以数控机床产业为代表的我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2025年上半年完成产值36.8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1.9%;
——工业领域无人机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值达5.8亿元,无人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超过60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4家,规上企业13家。全市无人机领域产品种类超过100种,整机产品55种;
——全市现有已投产农机制造及配套企业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2025年上半年,全市农机生产企业产值达到4.6亿元;
——我市轨道交通制造产业链共有24家重点规上企业。1月至6月,我市规模以上轨道交通器材制造企业实现产值14.3亿元;
——我市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有安阳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河南力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双海通用设备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企业,上半年实现产值约3亿元;
——河南利源集团燃气有限公司是我市燃气轮机产业龙头企业,2025年,利源集团拟新建一台多功能燃机试验示范平台。
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新引擎、新赛道、新动能优势叠加,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群建设以“链”图强,“新新”向荣。
群链长说
推进技术改造 强化科技赋能
市政协副主席 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群链长 秦志军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我市聚焦“一转带三化”(以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发展,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做强做优、行稳致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推进技术改造,狠抓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积极性;重点关注“四梁八柱”企业、科技型“青苗”企业及省、市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加强招商引资,汇聚产业发展资源。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开展招商工作,采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对已签约项目加强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强化科技赋能,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对接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支持企业紧盯行业前沿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优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走访调研力度,通过“四看三送两带回”(看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保障、创新转型、安全生产情况,送信心决心、送惠企政策、送服务机制,带回困难问题、带回发展建议),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