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8月10日上午,“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成立大会暨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发布会”在郑州高新区隧道掘进机智能建造云中心举行。现场同时发布了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隧道侠)”。
据了解,“先锋•隧道垂直大模型v1.0是由中国中铁隧道局牵头,联合中铁六院、中铁科研院、中铁工业多家单位共同研发。基于Deepseek R1、Qwen2.5通用大模型部署与调度,自研垂直中小模型场景,应用讯飞语音识别交互技术,构建了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涵盖“设计-施工-装备-运维”全生命周期十六个典型应用场景架构体系。具备检索推理、意图识别、语音识别、文字播报等功能,可以实现行业科普、专业问答、行业标准查询、文本翻译、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辅助编制,开发了可视化交底、地质感知、协同施工、风险预警、施工评估、设备评估、装备选型和智能感知与解译八个软构件,形成人机交互生成时典型场景+AI集成应用,推动了行业领域数智化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隧道五次跨越施工装备的集大成者,“隧道侠”身上凝结着中国隧道建设的技术演进史:从第一代钢钎大锤到第五代智能建造体系,完整展现了中铁隧道局从手工操作到智能建造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盾构/TBM设备和智能建造体系方面,“隧道侠”代表着中国隧道建设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其技术实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建造技术方面,“隧道侠”见证并推动了中国隧道技术从落后到引领的五大跨越。从最初的手工作业,到如今的智能建造自主探索,中国隧道人用技术创新书写着基建奇迹。这一历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基建人的智慧结晶,更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坚定步伐。
“隧道侠”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其精神内涵。作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的具象化体现,它承载着中国隧道人攻坚克难、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在每一个重大工程背后,都有一群“隧道侠”式的建设者,他们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
这一创新IP的诞生,不仅是中国基建实力的象征,更是中国工程师文化输出的新尝试。通过“隧道侠”这一形象,世界得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基建的技术实力与人文精神,见证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未来,“隧道侠”将继续引领中国隧道技术向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迈进,让中国基建的荣光闪耀世界。(薛小磊/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