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郑州市金水区作为核心城区,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以“高效能治理”为目标,通过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制度化创新,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转变。全区以问题为导向、以效能为标尺,将治理资源下沉到社区、楼宇、街巷,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让治理精度与城市温度同频共振,全力打造“产创强区 幸福金水”。经八路街道探索无主管楼院治理新模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物业提前清理下水道、打扫楼顶,暴雨后马上消毒,老小区也能得到这么好的物业服务,我们住在里面感觉很安心。”家住金水区经五路15号院的于先生赞不绝口。这个曾经因“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专项经费”而被称为“三无”楼院的小区,如今的蜕变正是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街道探索“三方联动”治理模式的生动写照。
在8月7日郑州市突发的强降雨中,经五路15号院内未现明显积水,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这份“安然无恙”的背后,是小区物业服务中心未雨绸缪、高效应对的结果。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治”
联动破解楼院治理有了“金钥匙”
地处老城区的经八路街道管辖213个楼院,其中无主管楼院54个。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基层政府的第一任务。为破解历史难题,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为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亟须对无主管楼院实施高效能治理。该街道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为指南,运用市场化思维解决遗留问题,将无主管楼院治理作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切入口”。
政府“一味兜底”,物业公司“一厢情愿”都不是这份答卷的“最优解”。
政府搭台,从“包办”到“引导”。2023年初,街道党工委让“群众提想法、社区提建议、街道提方案”,以无主管楼院最多的文联社区为试点,由社区党委牵头召开网格支部会议、社区党建联席会和居民议事会。在听取各类主体对楼院治理的想法和建议后,大家最终决定成立一个街道级的社会组织——经八路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引入市场化队伍向无主管楼院提供物业服务。
从“迷雾重重”到“路径清晰”
无主管楼院治理有了“指南针”
政府搭台,当好“指导员”和“保障员”。2023年4月,经八路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成立,通过“一院一案 连片运营”推动市场化物业进驻,协同网格走访入户收集社情民意,解决消防安全、环境卫生、设施完善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服务中心入驻后,年底就实现微盈利并反哺社区智慧门禁、AI监控、报警音柱等设备智能化改造,实现消防通道占压、电动车棚着火、防汛水位监测等场景预警,让智治为主管楼院增添安全屏障。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服务中心市场化思维“兜底”无主管楼院治理的探索之路逐渐清晰。经八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冯燕表示,收获了“三个转变”:居民意识转变了,从原来的“等靠要”到接受楼院市场化服务;群众行动转变了,从被动接受社区事务到主动参与社区服务;无主管楼院治理的现状转变了,从没人管、管不好到现在有人管、管得好。
从“没人问”到“有人管”
无主管楼院有了“守护者”
如今的经八路街道呈现出党群同心、网格化治理和群众自治深度融合的局面,通过“自我造血”实现长效运行。“物业和社区工作高度融合,群众自治能力大幅增强,各类工作实现精简优化,这就是好的机制带来的效果!”文联社区书记黄康欣慰地说。
“党组织引领、社会协同、群众自治”的三方联动共治机制,为破解无主管楼院治理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除服务中心进驻提供物业服务外,街道还因院施策,以社会化物业公司进驻和居民自治小组服务两种方式为补充,确保每个无主管楼院都有人管。目前,街道54个无主管楼院中,服务中心进驻17个,服务居民2660户;社会化物业公司进驻9个,服务居民1882户;自治楼院28个,服务居民2722户。
从“各自为战”到“三方联动”,从“治理难题”到“和谐家园”,无主管楼院的蜕变,彰显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经八路街道的实践表明,无主管楼院治理的经验价值不仅在于破解具体治理难题,更在于培育了居民的主体意识和社区的自我修复能力,使治理创新既接“天线”更接“地气”,真正实现从“管理楼院”到“经营家园”的质变升级,重塑城市治理的底层逻辑,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具生命力的金水区实践样本。(王君杰 赵萌萌/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