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许昌市建安区霍庄社火非遗工坊成功入选。霍庄社火非遗工坊作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在发展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培育出了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色鲜明的社火地标产品,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清晨的阳光洒满豫中平原,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的社火作坊里早已忙碌起来,村民魏师傅手持胶枪,将裱花带按照狮子头所需的花纹、造型粘贴固定,让狮子头的外观更精致生动。在霍庄村,像这样靠手艺吃饭的农户比比皆是,而且每家都有自己的拿手技艺。
霍庄村龙腾社火工坊的霍瑞婷介绍,“这是我们客户定制的小白狮,老传统古法制作的,这个毛是纯牦牛毛,把毛发系在绳子上全部手工编织,一绺一绺的系上去。”
已有30多年社火从业经历的霍瑞婷以独到的眼光洞悉市场动态,为了迎合“汉服热”的市场潮流,近段时间,她又安排工人加紧制作了一批不同年代的汉服帽,紧跟国风潮流。
霍庄村这个有着539户、2396人口的村庄,坚持党建引领促振兴,积极谋划打造社火产业园区。该村将社火产业与电商、物流、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从家庭式作坊到产业化的转变,不断扩大霍庄村社火道具制作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随着电商的发展,霍庄村社火道具的销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老一辈“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找销路,到坐在家中动动手指“销全球”,霍庄村社火道具焕发新生。目前,霍庄村已培育出3家大型社火电商企业,带动400余户从业者,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已形成涵盖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电商营销的完整产业链,霍庄“火”了、群众“富”了,蹚出了一条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