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华龙区推动工贸企业开展“协同互查”促使企业自发落实主体责任

2025年09月07日16:20

来源:河南应急

  在7月16日举行的规模以上企业区域联防互查检查工作推进会议上,濮阳市华龙区一家工贸企业的安全负责人自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处接收了《区域联防互查手册》,该手册明确标注了检查清单、评分标准以及整改要求。此场景意味着华龙区应急管理局创新推出的工贸企业“协同互查”机制步入常态化实施阶段,借助企业之间的相互检查与学习,切实解决了传统监管模式下政府单独开展检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主体责任虚化的问题。

  破解监管困境具有现实必要性。华龙区现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 42 家、小微企业 218 家,此类企业存在规模较小、资源有限、专业能力不足等先天性短板。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团队薄弱(多数企业仅配备 1 - 2 名兼职安全员)、隐患排查能力不足(对有限空间、特种设备等专业领域认知存在欠缺)、安全投入意愿较低(年均安全投入占营收比重不足 0.5%)等问题,长期面临监管“难覆盖、难深入、难见效”的困境。在传统监管模式下,一方面存在政府执法力量不足与企业数量众多的矛盾,单一企业的安全管理力量有限,难以开展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安全管理经验难以实现共享,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检查存在应付心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为扭转当前局面,华龙区应急管理局于“七查一打”专项行动基础上,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性地推出“协同互查”机制。该机制旨在借助企业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学习,将政府监管压力转化为企业内生动力,进而构建更为严密的安全生产防护网。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宋录义指出:“唯有让企业切实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方能从根本上筑牢安全防线。”

  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互查”体系

  科学搭建组织架构,以确保检查工作有序开展。华龙区应急管理局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依据行业类别、地理位置等因素,将辖区内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划分为 7 个“协同互查”小组,每组包含 5 家企业,以此避免跨区域协调成本过高的问题。精心挑选 35 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各小组均由不同企业的安全管理骨干组成,且每组均由典型先进企业的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担任组长。由执法人员和专家提供指导,从而形成了专业化的检查队伍。

  明确检查内容的标准,以实现精准靶向发力。“协同互查”工作严格依照工贸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的判断标准,着重聚焦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重大事故隐患,覆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隐患排查治理、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等多个关键领域。

  健全闭环管理机制,增强整改实效。为防止检查形式化,华龙区应急管理局构建了“查摆隐患—建立台账—跟踪整改—复查验收”的闭环管理流程。针对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当场反馈并明确整改时间,企业在限期整改后需提交整改报告,由互查小组开展复查。应急管理部门全程跟踪指导,严格查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参与活力。为提升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华龙区确立了“协同互查”的考核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卓越的企业和小组给予表彰与奖励,对工作成效不佳、存在较多问题的企业开展重点督导。通过树立先进典范,培育安全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发挥示范引领功效,营造“比学赶超”的优良氛围。

  从被动监管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效斐然。自“协同互查”机制实施以来,华龙区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各小组每月月底前会定时开展相互检查工作,累计排查出有限空间管理方面的漏洞 9 处(例如未设置气体检测装置、作业审批流程不合规范)、氧气瓶未采取防倾倒措施的情况 53 处、危险部位未张贴警示标识的现象 63 处,还发现重大事故隐患 11 处(如某企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未制定作业审批制度等)。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主动自查隐患并上报的比率从该机制推行前的 35%提升至 125%(相较于此前提升了 90%)。原本“政府督促检查、企业拖延整改”的被动状况,转变为“企业主动排查隐患、相互协助补齐短板”的积极局面,充分体现了“协同互查”机制在激发企业主体责任方面的独特作用。

  企业的主体责任显著增强。借助“协同互查”机制,企业由被动接受检查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众多企业负责人表明,在检查同行的过程中,既发现了其他企业存在的问题,也通过对照查找出了自身的不足。某粉尘涉爆企业的安全科长称:“以往一直认为本企业的管理状况尚佳,通过互查才发现了粉尘清扫不及时等隐性问题,如今我们已建立起更为严格的定期清扫制度。”此种转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区域安全形势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协同互查”机制的推行,推动了企业之间安全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提高了区域整体安全水准。华龙区应急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自该机制运行以来,工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数同比有所下降,重大事故隐患的数量持续减少,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向好的局面,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创新治理模式的实践价值

  将“政府独唱”转变为“政企合唱”。华龙区的实践突破了传统监管中政府单方面发力的模式,通过搭建“协同互查”平台,激发了企业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执法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多元共治格局。此模式既补充了政府执法力量的欠缺,又充分彰显了企业熟悉行业特点的优势。

  化“信息壁垒”为“经验共享”。“协同互查”举措破除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了安全管理经验的交流与传播。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隐患排查方法等借助互查活动得以推广,落后企业明确了改进方向,达成了区域内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将“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防”。华龙区通过常态化的“协同互查”举措,将安全监管关口向前推移,达成了隐患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处置。尤其是在涉爆粉尘、有限空间等高危领域,预先识别并消除了一批潜在风险,切实防范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持续深化协同互查机制

  华龙区应急管理局宣称,将持续完善工贸企业“协同互查”机制,着重开展三方面工作:其一,拓宽互查覆盖范围,逐步把中小工贸企业纳入互查体系;其二,加强科技支持力度,开发线上互查平台,达成隐患排查、整改、复查的数字化管理;其三,优化激励机制,将互查结果与企业信用等级、安全生产评优等相挂钩,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

  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华龙区正逐步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治理全新格局,为工贸行业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