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日,商城县达权店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特殊的借款还款纠纷,帮助当事人化解了债务归属争议,既维护了法律公平,也延续了人间温情。
据了解,多年前,当事人李某在外打工时突遇经济困境,生活难以为继。同乡王某得知后,二话不说主动寄钱相助,帮李某渡过了难关。当时两人并未签订书面借款协议,这份善意也成了李某心中一份未兑现的承诺。
今年,李某返乡后,却意外得知王某已不幸去世,其儿子也早逝,家中仅剩王某的妻子张某。更让人揪心的是,张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目前只能跟随自己的父母生活,家庭状况十分艰难。
怀着感恩之心,李某决定偿还当年的借款,可问题却随之而来:张某的父母认为这笔钱应归张某所有,由他们代为接收;而王某的兄弟则提出,自己作为王某的亲属,也有权主张这笔款项。双方各执一词,李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向当地司法所申请调解,希望能明确还款对象。
司法所工作人员接案后,第一时间展开调查。他们分别与李某、张某及其父母、王某的兄弟沟通,仔细核实借款细节与各方关系,确认了当年借款发生在王某与李某之间的事实。随后,工作人员向各方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继承的相关规定,明确张某作为王某的配偶,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对该笔债权享有合法继承权;王某的兄弟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在第一顺序继承人存在且未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无权主张该债权。同时,考虑到张某的特殊情况,其民事权利可由法定监护人(即其父母)代为行使。
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从人情角度出发,向王某的兄弟耐心解释张某目前的生活困境,强调这笔借款对张某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性。最终,王某的兄弟理解并放弃了诉求,各方达成一致意见。
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李某当场将借款偿还给张某,由张某的父母代为接收,并签订了调解协议。至此,这起跨越多年的借款纠纷圆满解决,李某兑现了心中的承诺,张某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保障,司法所的调解不仅守住了法律底线,更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王家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