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党建引领焕新颜 绘就文明乡村新画卷

2025年09月28日17:2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走进息县小茴店镇,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邻里和睦的温馨场景映入眼帘——这幅宜居宜业、崇德向善的文明图景,正是该镇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深耕文明村镇创建结出的丰硕成果。从乡风培育到环境整治,从文化传承到移风易俗,从平安建设到智慧治理,小茴店镇精准发力,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每个角落。

好人辈出 榜样力量激活文明创建“一池春水”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是咱小茴人的本分!”提及救人经历,小茴店镇杨楼村村民杜强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坚定。2024年5月3日,他在闾河畔不顾个人安危,连续救出4名溺水少年,用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真谛。这份勇气与担当让他先后荣登中央政法委“2024年第四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入选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

无独有偶,就在杜强救人的前一天,该镇大竹园村村民易炳锋在广东惠州同样上演了“生死救援”,成功救起落水一家三口,2025年4月入选“广州好人榜”。两位村民的善举,不仅彰显了小茴人民朴实勇敢、正义善良的优良品质,更成为该镇文明创建的“鲜活教材”。

为让“好人效应”持续发酵,小茴店镇以杜强、易炳锋等人为榜样,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英雄事迹。建立“好人培优”机制,优先发展其入党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安排参与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推动“榜样力量”转化为“治理效能”。如今,“学好人、做好事、当好人”已成为小茴店镇群众的自觉行动,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蔚然成风。

环境提质 长效治理擦亮乡村“宜居底色”

近年来,小茴店镇持续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探索建立镇村组干部、网格员、环卫人员包联体系、问题整改跟踪体系、星级文明户评选体系、农户包保体系等系列责任体系,完善农户房前屋后“五包”、党员联户、网格员包保等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小手拉大手”、义务劳动日等活动,以及推行积分兑换、星级文明户表彰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如今,小茴店镇各村组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垃圾分类投放成为习惯,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凭借扎实的整治成效,2023年1月小茴店镇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先进单位”,“颜值”与“气质”双提升的乡村环境,成为文明村镇最亮眼的“底色”。

文脉永续 文化传承厚植乡村“精神根基”

“嗨子戏的调子一唱起来,就想起小时候跟着长辈看戏的日子!”在小茴店镇易老庄村文化广场,一场“嗨子戏”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作为该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嗨子戏”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距今约180年历史,是当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精神财富。

小茴店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了“嗨子戏”,镇内还有陈伍庄村驿站文化、小茴店战斗(塌桥战斗)红色文化遗址,以及郑冢龙山文化遗址、陈冢遗址等历史遗迹。为守护好这些“文化根脉”,该镇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通过修缮遗址、举办文化活动、开展非遗传承教学等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红色文化“红”起来、非遗文化“传”下去。

新风扑面 移风易俗绘就乡村“和谐图景”

“以前办红白事讲究排场,花钱又费力,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大家都按规定操办,省心又省钱!”谈及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小茴店镇张瓦房村村民王大哥深有感触。作为“饺子宴”活动的发源地,小茴店镇创新“饺子宴+”形式,与乡村光荣榜评选、三星文明户表彰、超市积分兑换等工作结合,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同时,该镇以张瓦房村为试点,推进“村规民约”示范点建设,联合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从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红白事操办、尊老爱幼等方面细化规定,并成立村民代表监督小组保障落实。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成为共识,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成为风尚,移风易俗正让小茴店镇焕发文明新气象。

智慧守护 科技赋能筑牢平安“防护网”

为提升平安建设水平,该镇创新提出“服务换资源”合作方案,通过购买电信公司电话通信套餐服务,由电信公司配套智能高清摄像头、警务指挥平台等设备并提供安装与日常维护等技术支持,有效破解资金短缺、技术薄弱等瓶颈。该平台集成车牌抓拍、火情监控、水域预警、康养守护等功能,可实时识别异常行为、预警安全隐患,推动警务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如今的小茴店镇,正以“好人辈出”的文明乡风、“颜值飙升”的人居环境、“文脉永续”的文化传承、“新风扑面”的移风易俗、“智慧守护”的平安建设,持续书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篇章,朝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稳步迈进。(胡译丹)

编辑:林辉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