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我的离婚事儿和财产、债务问题都解决了,不用再跑第二趟!”近日,在西峡县某村村民家中,一场特殊的巡回审判圆满落幕,这场跨越“卧床抵触”到“主动配合”的调解,不仅化解了一起棘手的离婚纠纷,更彰显了西峡法院家事审判工作中“司法为民、灵活办案”的温度与力度。
据了解,原告因被告长期酗酒等问题,向西峡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案件进入送达阶段,家事审判团队的法官和书记员第一时间前往被告家中。然而,当干警抵达时,被告已饮酒卧床,无论大家如何轻声呼喊、耐心劝说,他始终紧闭双眼、一动不动,对所有沟通均无回应,送达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情况,审判团队并未放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确认被告确实在家且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法律文书后,团队决定采取留置送达的方式,依法将传票等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并详细向在场的村干部说明情况,委托其后续继续劝说被告按时出庭。
开庭日期如约而至,可被告却未按时到庭,法官多次拨打其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考虑到家事纠纷的特殊性,若简单缺席审理,可能无法彻底化解双方矛盾,还可能为后续埋下隐患。审判团队没有选择“一判了之”,而是积极寻找新的沟通突破口。通过前期了解,团队得知被告与女儿关系尚可,于是尝试联系被告女儿,希望她能从中协调。在女儿的劝说下,被告终于松口,表达了“同意离婚但不愿出庭”的想法,这一态度转变让法官看到了转机。
为尽快化解纠纷,第二天一早,审判团队再次驱车前往被告家中,并邀请村干部一同前往,继续做被告的思想工作。起初,被告依旧躺在床上,对法官和村干部的到来不予理睬,沟通一时无法推进。
此时,审判团队的张啸宇法官没有急于劝说,而是走到被告床边,轻声与他聊起家常,从生活琐事谈到家庭责任,慢慢打开被告的话匣子。“老哥,我知道你心里可能有委屈,但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咱们把事儿说开了,才能让双方都安心开始新生活!”真诚的话语、亲切的态度逐渐融化了被告心中的抵触情绪。终于,被告缓缓坐起身,开始与法官交流。在法官的引导下,他敞开心扉,诉说了自己对婚姻的想法和顾虑。法官结合案件实际情况,从法律规定、家庭责任、后续生活等多个角度,为被告耐心分析利弊,同时也将原告的诉求和想法详细告知被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沟通,被告彻底放下抵触,明确表示“同意离婚,就按女方意思来”。
考虑到被告不愿出庭,且双方已就离婚达成初步共识,为进一步减轻当事人诉累,避免后续因财产、债务问题再次产生纠纷,审判团队决定就地在被告家中开展巡回审判,同时通知原告到场调解处理案件的全部争议。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不仅对离婚无异议,还就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问题达成了详细的调解协议。
此次床边调解与巡回审判,是西峡法院“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院针对家事纠纷,创新运用上门调解、巡回审判,将司法服务送上门,用有温度的司法化解矛盾,守护家庭和谐与社会平安。(李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