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织密民生服务网

2025年10月15日13:2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10月15日,商城县赤城街道北街社区红色小院内暖意融融。几张桌椅围出的简易“服务点”前,居民们围着社区党总支书记韩华争相诉需求:“韩支书,这里能交医保不?”“俺家育儿补贴咋还没到账?”“老房子漏水,能找人修修不?”

“有事不用跑远,到小院找‘摆摊书记’,当场说、马上就能办!”居民口中的“便民服务摊”,是韩华每周三雷打不动的“移动办公桌”。桌上,民情登记本、政策解读手册整齐摆放,热水杯传递着温情,没有办公室的隔阂,只有拉家常般的亲切。

为把服务做实,社区组建“支书牵头+多岗位社区干部+党员+网格员+热心居民”多元共治队伍:民政专干带着政策清单解答低保、养老补贴等疑问,房屋翻建工作人员对照图纸回应需求,老党员和热心居民当“民情传递员”收集诉求……一套“诉求收集—现场研判—分类办理—事后回访”闭环机制,让居民诉求件件有回音。

红色小院内的“移动办公桌”

自“便民服务摊”设立以来,红色小院已累计接待居民80余人次,现场解决医保缴纳、房屋维修、补贴申领等民生问题21件。

而在20余公里外的汪桥镇,另一场基层治理创新正悄然推进。为畅通群众发声渠道,该镇构建镇村两级议事会制度,聚焦产业“堵点”、民生“痛点”、纠纷“难点”,打造“群众提诉求、党员议办法、党委定方向、多方合力办”的议事机制,让群众声音有处说、诉求有人办。

曹畈村孙峰大爷在议事会上提公厕卫生难题,次日镇村干部就赴现场开“板凳会”协商,定下联管+公益岗监督方案;土庙村议事会上,村民组长反映特困老人许德山想住养老院,镇村上门核实、帮备材料,几天后老人便顺利入住。

截至目前,该镇通过议事会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3件,排查发现矛盾纠纷20余起,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

“过去是‘干部干、群众看’,如今是‘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着办’。”该镇党委书记余功义说。

汪桥镇秦湾社区基层治理镇村议事会

今年以来,商城县立足实际,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推动基层治理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升”。在治理理念上,变“管理”为“治理”,搭建“一核多元”平台:整合村(社区)自治组织、议事协商平台、物业服务机构、志愿服务团队等力量,依托议事平台开专题协商会400余场,化解充电桩安装、垃圾投放点设置等矛盾110余起;引入红色物业解决公共设施维修、小区绿化养护等问题130余起;组织志愿服务400余场,惠及困难群众6000余人次;还推行“新就业群体融入计划”,引导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当“移动哨兵”,累计上报安全隐患、环境治理线索230余条。同时,全县打造“红色小院”“美好邻里中心”等微阵地38个,通过“心愿墙”捕民情、“民生小黑板”公示进展、“民情记事本”理诉求,将政策宣讲、民主议事嵌入居民生活圈,累计破解楼道改造、停车位规划等民生“关键小事”520余件。

为打破层级与部门壁垒,商城县还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12345”热线为抓手,推广“党建+阵地+平台”的“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构建“基层吹哨、部门报到、中心统筹”闭环,强化全县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力度。截至目前,已通过平台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件,办结率100%。

从社区小院的“移动办公桌”,到乡镇议事会的“板凳会”,再到全县贯通的“多网合一”,商城县以党建为笔,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写下细“治”入微的答卷,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洪兰/文图)

编辑:林辉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