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皖同心铺就归途 十余载漂泊终团圆—两地联动助流浪女子王某重返家乡

2025年10月17日15:1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9月12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救助站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名神情恍惚、衣着破旧的流浪女子,由于她言语不清,无法准确提供姓名、住址等关键信息,初步判断其可能存在精神障碍。考虑到当时天气炎热,工作人员立即启动救助程序,将其送往具备专业资质的嵩县第五人民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和临时安置。

据接诊医生回忆:“患者初到时情绪极不稳定,时而自言自语,对周围环境出现强烈的不安。”医院随即安排专人照料其起居,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帮助她逐渐稳定情绪。与此同时,嵩县救助站迅速开展寻亲工作,而唯一线索仅是女子偶尔提及的“阜阳”“闻集”等模糊地名。

“面对这种‘无名、无址、无亲属’的困境,加上精神障碍导致的信息碎片化,寻亲工作异常艰难。”嵩县救助站负责人坦言。为尽快确认女子身份,工作人员一边耐心沟通,试图拼凑有效信息;一边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等平台发布信息,并联合公安机关启动人脸识别与户籍排查。

然而,初期排查并未取得突破:人脸比对未发现匹配户籍,网络平台反馈的线索也一一落空。转机出现在9月15日,嵩县救助站向安徽省阜阳市救助站发出协查函,详细说明女子特征并附上近期照片。阜阳方面迅速响应,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全面排查辖区内疑似人员,最终确认该女子为阜阳闻集走失多年的王某。

身份确认后,两地救助站紧密配合:嵩县方面协调医院办理出院手续,并承担其在院期间的医疗与食宿费用;阜阳方面则安排接收事宜,助力王某与家人团聚。10月10日清晨,嵩县救助站工作人员驱车500公里,护送王某踏上归乡之路。

此次成功救助,是豫皖两地民政、公安、医疗系统跨区域协作的生动实践。从线索锁定到基层联动,从技术支撑到专业照护,各环节高效衔接,彰显了救助体系的温度与效能。

“寻亲如大海捞针,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绝不放弃。”嵩县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流浪乞讨人员是最困难、最特殊的群体之一,做好困难人群救助是民政工作的重要使命,未来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通过运用人脸识别、DNA比对等技术,加强科技赋能,深化部门合作、跨区域协作,不断健全完善救助体系,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让更多流浪人员重拾温暖、回归家庭。随着跨省救助网络的不断完善,相信将有更多漂泊者如王某一样,在社会各界的守护下重归故土,拥抱团圆。(梁洋)

编辑:林辉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