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金秋时节,河南省泌阳县广袤的田野上,迎来了红薯的丰收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该县郭集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郭集镇红薯种植面积超1万亩,一年可加工粉条260万斤,产值超2080万元。
该县郭集镇丁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坤营自豪地说:“我们村制作的粉条因为质量有保障,味道纯正,产品供不应求。”
据了解,郭集镇红薯种植和粉条加工拥有悠久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红薯、制粉条。目前,郭集镇一座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的“三粉”(粉面、粉皮、粉条)标准化加工厂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日产“三粉”超3万斤,红薯种植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拉长。
在河南省泌阳县贾楼乡瓦房村红薯种植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胡本峰望着堆积如山的红薯,难掩兴奋之情。他介绍说:“这种红薯叫西瓜红蜜薯,果肉香甜软糯,瓜香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从2009年开始,我们引进山东的优质红薯苗和先进种植技术,经过不断培育,现在亩产稳定在6000斤以上。”为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瓦房村干部积极跑销路、找客商,目前已成功找到了固定销售渠道。同时,瓦房村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展农业知识培训活动,带动农户学习种植技术及科学管理知识,并全力开拓网络平台等销路,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联动,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河南省泌阳县地处长江淮河以北、伏牛山以南,属丘陵地带,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当地出产的红薯品质好、淀粉含量高,受到消费者青睐。
小红薯发展成为大产业。为提升附加值,该县持续加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运营和品牌化营销等力度,不断拉长红薯产业链,把红薯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从红薯育种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同时,该县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启“旅游+体验”全新模式,大力打造集参观式教育、研学式教育、体验式培训于一体的红薯文化产业,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保障红薯产量和品质,种苗是关键。近年来,河南省泌阳县鼓励企业、合作社、高校合作研发高品质红薯品种,提高红薯种植产量和品质。
不仅如此,为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还通过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品牌建设等措施,不断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壮大。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诸如,积极引进市场主体,打造万亩红薯种植基地,借助红薯车间深加工,实现红薯粉条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让小小的红薯粉条走向大市场。
据统计,2024年河南省泌阳县红薯种植面积6万亩,亩均效益4000元左右。下一步,该县将继续聚焦红薯产业,推动红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的台阶。(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