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日,邓州法院以调解方式成功化解一起劳务纠纷,仅用十余天即为务工人员追索近20万元欠薪,展现出司法为民的速度与温度。
案情回溯:薪酬拖欠引纠纷
案件原告孙某与被告杭州某劳务承包公司因劳务费用支付问题产生矛盾。孙某诉称,其在完成邓州某楼盘部分工程施工后,经2025年7月双方结算,确认被告仍欠劳务费197658.36元,但多次催讨未果。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曾庆品迅速梳理案情,准确把握争议焦点,为高效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倾情调解:释法明理破僵局
法官考虑到务工人员亟待薪酬的实际情况,决定优先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纠纷。他采取“背对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调解策略:一方面向被告公司释法明理,强调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定义务和企业信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体谅原告实际困难,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针对被告提出扣除1%管理费、主张实欠195681.78元的意见,法官耐心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约定被告分期支付上述金额,并明确逾期支付将承担强制执行与利息后果,充分保障了原告权益。
司法速度:十余天解“薪”事
本案从立案到成功调解仅用时十余天,充分体现了邓州法院在化解矛盾纠纷、保障民生权益方面的效率与担当。该案作为邓州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展现了法院通过不断完善“分调裁审”机制、开辟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等举措,将温情调解与高效审判有机结合,让公平正义以可感可知的方式得以实现。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不仅解开了务工人员久久萦绕心头的“薪结”,更让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承诺落到了实处。(刘洋卓)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