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秋阳洒在西峡县的香菇种植基地,菌棒上饱满的香菇正待采收,这是农户一年中最期盼的丰收季。然而,在丁河法庭“菌香果甜”调解室内,一场围绕香菇菌棒的纠纷,却让种植户小李和技术人员老张愁眉不展。
据了解,半年前,香菇种植户小李为提升菌棒培育质量,他特意聘请了有多年经验的老张负责菌棒培育,双方约定:老张完成培育后,小李支付全部培育费用及工资。前期合作十分顺利,老张陆续为小李培育出16.6万袋合格菌棒。可就在菌棒即将投入种植的关键节点,小李以老张身体不适为由辞退了他,却未及时清算老张垫付的材料费和应得的人工费。看着自己辛苦培育的菌棒,又迟迟拿不到报酬,老张一时冲动,在小李不知情的情况下,拉走10余万袋菌棒私自售卖。小李得知后立马报了警,但经公安机关认定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为了追回损失,小李将老张诉至西峡法院。
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考虑到当下正是香菇成熟的黄金期,等诉讼程序走完,菌棒可能错过采收季,双方损失只会更大。同时因案件涉及香菇产业的专业问题,法官当即决定通过“法庭+产业”的调解模式,快速化解涉农纠纷,守护农户的“钱袋子”。
调解前,承办法官迅速梳理案件脉络,很快找准了双方的争议核心:一是老张为培育菌棒垫付的材料费、人工费具体金额尚未核实;二是老张私自售卖的菌棒单价、坏损数量如何认定。这两个问题都涉及香菇产业的专业知识,仅凭法律条文难以精准界定。于是,法官从“专家调解员库”中邀请熟悉西峡香菇市场的农业技术专家、行业资深从业者参与调解。
专家调解员熟悉案情后,迅速发挥专业优势:一方面,结合西峡当地香菇菌棒的原材料成本、人工市场价等,对老张提供的采购单据、工时记录逐一核实,很快算出小李实际拖欠的费用;另一方面,通过实地查看剩余菌棒的品相,参考近期西峡香菇菌棒的市场交易价格和平均成活率,对老张拉走的菌棒价值进行了估价。
有了专家意见作为依据,法官随即展开释法明理工作。“老张,你私自售卖菌棒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小李的财产权,要是情节严重,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法官严肃指出老张行为的违法性,同时也对小李拖欠报酬的行为提出批评:“作为雇主,及时清算费用是法定义务,你拖欠报酬在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旁的专家调解员则从产业实际出发,用专业知识耐心解答双方的疑虑。
在法官的法律引导与专家调解员的专业分析下,双方的态度逐渐软化。“之前是我太冲动了,不该私自卖菌棒。”老张率先道歉,主动提出赔偿方案;小李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意在合理范围内协商赔偿金额。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扣除小李应支付给老张的费用后,老张一次性补偿小李15万元,当庭支付3万元,剩余款项分期付清。随着双方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这场剑拔弩张的矛盾终于化解,而这背后,正是西峡法院“菌香果甜”调解品牌与专家调解员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西峡县是全国知名的“香菇之乡”,香菇产业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更好地服务特色产业发展,西峡法院创新打造出“菌香果甜”调解工作品牌,通过“法庭+产业”的模式,在丁河法庭设立“菌香果甜”调解室,同时组建由农业技术专家、行业协会成员、资深农户等组成的专家调解员库,针对香菇、猕猴桃等产业纠纷,提供“法律+专业”的双重调解服务,让司法服务延伸到更多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王冬)
首页